第(2/3)页 非常高? 开玩笑呢! 油棕的产量怎么可能会这么低? 与戴德坤他们不同,李毅安非常清楚,油棕的产量都绝对不会只有这么一点,这可是“世界油王”,产量怎么可能会这么低。 想了想,李毅安便问道。 “那么对非洲原产国的种植园进行过调查吗?” “研究所的肖恩教授曾经在非洲工作过,他说在非洲并没有大面积的油棕种植园,这方面的资料很有限。” 戴德坤的回答,让李毅安的眉头皱成了一团儿……突然之间,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——在过去的三年之中,婆罗洲差不多把超过100万公顷的土地种上了油棕,现在看起来,这事风险有点大啊! 主要还是技术研究还没有跟上啊! 这件事有赌的成分啊! 好像……还没赌对! 不对,似乎也没有错,只是产量稍微低了一点。 还好,还好,这个试错成本不是拿人命去试错。 还可以接受。 恰好在这时,李毅安看到远处一些工人正围着不到一人高的油棕,似乎正在往花上抹着什么。 “他们在干什么?” “先生,他们是在给油棕花进行的人工授粉,如果不进行人工授粉,结果率很低。” “结果率很低?全靠人工授粉吗?” 李毅安反问道。 “那些老种植园,也都是靠人工授粉,本地的昆虫似乎非常排斥油棕花……” 还不等他说完,李毅安脑海中轰然想起一个被忽视的细节——油棕象鼻虫!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虫子,促成了“世界油王”的崛起。以至于有文章专门描述过象鼻虫与油王崛起之间的联系。不过那是80年代之后,在此之前,全部都是靠人工授粉。在东南亚引入棕榈象鼻虫之前,油棕的产量只有后来的一半。 也是为什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油棕种植业并没有发展成为规模性产业的根本原因! “这样靠人工肯定是不行的!” 李毅安说道。 “通过手工授粉才能开花结果。这是一项繁琐辛劳的工作。这种授粉方式是错误的,昆虫才是油棕的天然传粉者,如果这里没有合适的昆虫,那么我就到原产地去找,那里肯定有合适的传粉者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