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3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(十二)-《旅明》
第(2/3)页
至于有资格搬上早朝的其余事项......鸿胪寺一般没有。即便有,那也是寺卿乃至少卿去皇帝面前奏对,同样没有他冯寺丞什么事。
于是,当冯荆介起身退后到自己熟悉的车尾站定后,便拢起大袖,微闭双目,眼观鼻,鼻观心,继续神游天外去也。
话说,冯老爷混到今天这个地步,其实内因还是占了主要因素。身为一个监生,他圣贤书读了不少,可唯独缺乏了一点监生该有的「灵动」。
说白了,冯老爷就是抹不下面子。
按说,他也不是个迂腐的老学究。但该拍马屁时力度不到位,该送礼时抠抠索索,该跑官时总慢别人半拍......
如此积年累月下来,当初多少还有点奋进的冯老爷,就这样迷失在了官僚机构的大海里。最终,冯荆介蜕变成了一员合格的老板凳,每天得过且过在混日子。
然而,得过且过也是要付出代价的。
朱八八这个穷鬼叫花子,当年得了天下,天生的仇官仇富综合征就发作了。于是,朱八八便给大明官僚定下了有史以来最苛刻的工资额度。
这个工资额度,一家几口吃饭穿衣是够了。但官儿们不行啊,官儿们要养幕僚有排场,要有应酬交际,要迎来送往,普通工资哪里够。
于是,就出现了前赴后继的贪官浪潮,朱八八杀也杀不光。
好在朱八八之后,后代皇帝狠人不多,陆陆续续「从善如流」,默认了官员们捞外快补贴家用的潜规则。
如今,几百年下来,到了明末,潜规则早已发展成了明规则,各种体制内外的份例银等,都有了固定额度。
这里,冯老爷就付出代价了。
正常来说,京官清贵,油水少但是升迁快。大家的基本套路都是先过苦日子熬资历,等资历到了,想办法做一任外放,那么这些年的清苦也就都还回来了......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不是。….
可冯老爷在钻营投机上手艺差了点,外放没戏,又待的是鸿胪寺这种清水衙门,日子就着实清苦了。
「唉,公服又要染了。」
神游天外之际,天光已然大亮。站在帝国最具有政治气息的广场上,冯老爷却压根没有君臣奏对,他低下头,操心的看了看自家公服。
青色的六品公服,已经褪色褪的厉害了。袍服下摆甚至已经出现了斑斓的色块。
这衣服必须拿去染坊里重新染一下了。
中古时代,染织行业的基础原料,都是植物性染色剂,容易掉色。所以民众会隔一段时间,去染坊将自家的袍服重新上色。
冯老爷知道,现在西城和东城,都有专给达官贵人定做上等衣袍的新式裁缝店......据说用了南方来的布匹和染料,永不褪色。
可那种遍地镶着玻璃,大白天都灯火通明的奢遮裁缝店,根本不是冯老爷有勇气能迈进去的。
「还是得染!」
权衡再三,冯老爷最终还是决定,等三天后的休沐日,他就去将公服染了。
公服是冯老爷唯一能撑场面的东西了,即便手头再窘迫,也要先把这事办了。
就在他下定决心这一刻,从上方的丹陛传来
了一声尖着嗓子的长音:退朝。
哪怕思想还在染坊,但这一刻,冯老爷的身体却习惯性地随班进退,做出了恭送皇帝的动作,可谓熟极而流。
从现在起,一个帝国小官僚的一天,才算正式开始......早朝做背景板这波不算。
冯老爷上朝时是吊车尾,下朝时可就是排头兵了。不过群臣下朝大多都是三三两两扎堆而归,队形很快就乱了。
就这样,大股的官员拉出长蛇阵,原路出了皇城。
前脚出午门,后脚六科衙门的给事中们就纷纷消失在了两侧:六科衙门就在午门外。
出了午门,沿着长长的砖砌步道一路向南,出端门,再出承天门(***),冯老爷就到站了。
早在明宣德元年(1426),为适应大朝会和群臣上朝、祭祀等的秩序管控需要,朝廷在承天门东侧建立鸿胪寺,掌管朝仪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