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朝代的制度无法长存,每当改朝换代,制度便会面临洗牌……而法统,却是从汉武时传承至今,几乎没有断绝。若能将大明与法统捆绑在一起,或许是一个新的思路。 而什么是法统?法统,即为皇帝治理国家的依据。 如董仲舒,从春秋到汉初的诸多离乱之中,为汉武帝总结出了新的法统。 大明要更改法统,也当从汉到元时的离乱中,总结出新的规律。 天子,朝臣,百姓,到底该是什么关系? 赵宋亡国,元廷崩溃……几百年的惨痛教训,该从中学到什么? 皇帝,该用什么样的名义如何治理天下? 这一连串的宏大问题,拷问着当世的聪明人……刘伯温、宋濂,乃至现在的老朱,或许都曾经有过思索,他们犹豫和纠结着,对未来没有信心。 最后才决定,在现有的法统上修修补补,拿来就用……毕竟现有的法统已经被验证了,至少能在几百年的时间里,保证皇帝的至高无上。 保证“家天下”的合理性。 大明开辟了新的时代,却又仿佛只是其他封建皇朝的幽灵,这个新生的皇朝一只脚踏进了新的时代,一只脚还在旧时代的泥潭里挣扎。 若是按照原有的历史,老朱好容易推翻了大元朝,最后,仍旧选择了原有的,汉武帝时代传续下来的法统。 大明的剧本,也就和先前的历朝历代几乎相同:依旧是从强盛,渐渐走向了文恬武嬉。 党争不断,改革推行不下去,皇帝越来越昏聩无能,边境的蛮夷崛起,最终凄惨亡国……重温旧梦了属于是! 到底该怎么办? 历史上,在经历了白骨如山的惨痛教训之后,明末的思想家们开始彻彻底底的反思,到底真正的皇帝该是什么样的?大明又为什么会灭亡? 无数日夜的苦心焦思之后,有人写出了明夷待访录,提出了原君……有生之初,人各自私也,人各自利也;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,有公害而莫或除之。有人者出,不以一己之利为利,而使天下受其利;不以一己之害为害,而使天下释其害;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…… 上古之时,人们因为私心,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,没人去做,危害大家利益的坏事,又没人敢挺身而出……直到上古贤君出世,不计个人得失,兴利除弊,以千百倍的勤劳,治理百姓,才有了三代之治。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。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,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,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,亦无不可;使天下之人,不敢自私,不敢自利,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。 三代之后的君主,把天下视作私产,尽占天下之利,把天下人当做客,自己当做主,一个人当皇帝还不够,还要传之子子孙孙,敲剥天下人之骨髓,离散天下之子女,这还是真正的为君之道吗? 这是在大明灭亡之后,一些遗民从血泪当中总结出来的教训。 试问真正的为君之道是什么? 天下该如何治理? 穷极大明一朝,或许都没有人想明白,大明之后的三百年,鞑清文字狱之下,更没有人敢想了。 而现在,朱肃则给了老朱一个备选的答案。 未来的君王虽然秉承天命,而天命既是人心,人心既是安乐。 天下之土地并非天子私产,而是受之于天,分之于民。 第(2/3)页